刨地瓜,做芋丸!玉林店小学劳动课超欢乐
地瓜挖出后,收获的喜悦并未止步于田间地头,一场别开生面的“美食制作课”温情上演。高年级学生精心计算制作芋泥地瓜丸材料的用量,低年级学生则将刚收获的地瓜、芋头仔细清洗干净,送入蒸锅。劳动老师现场演示着芋头地瓜丸的制作技巧,孩子们听得认真、学得专注。材料煮熟后,同
地瓜挖出后,收获的喜悦并未止步于田间地头,一场别开生面的“美食制作课”温情上演。高年级学生精心计算制作芋泥地瓜丸材料的用量,低年级学生则将刚收获的地瓜、芋头仔细清洗干净,送入蒸锅。劳动老师现场演示着芋头地瓜丸的制作技巧,孩子们听得认真、学得专注。材料煮熟后,同
近日,永平县各学校开展劳动课教育,把课堂搬进田间,让学生在汗水与欢笑中体验劳动的价值与乐趣,让课本知识与实践操作深度融合,也让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收获了成长的别样“养分”。
周末的厨房成了临时摄影棚:10岁的朵朵握着锅铲摆造型,妈妈举着手机连拍三张,滤镜调到最亮才罢休。这是学校布置的“烹饪劳动作业”,要求全程拍照打卡。“孩子根本不会炒鸡蛋,油星溅起来就躲,最后还是我炒的。”朵朵妈妈无奈吐槽,为了交差,全家都成了“道具组”。
秋日的康巴什,层林尽染,硕果盈枝,也点燃了校园里火热的劳动热情。从幼儿园小朋友蹲在落叶堆里的惊叹,到小学生捧着亲手收获的果实,孩子们用沾满泥土的小手触摸劳动的温度,用亮晶晶的眼睛发现世界的奥秘,在田埂、菜畦、葵花田里,写下属于他们的成长故事。
洗菜、择菜、切菜、炒菜……跟着食堂师傅学烹饪,或者向同学们“露一手”、分享自己的家乡菜,成为重庆大学学生们津津乐道的话题。近年来,不少高校把劳动教育和各类实践课程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,创新形式、贴近生活,开出不少受学生追捧的“网红课”。
“注意粽叶要折成漏斗状,底部不能漏米。”阳光透过烘焙教室的玻璃窗,洒在一张张专注的脸上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德育主任、劳动学科教师李春燕正指导学生包粽子。她耐心示范着,学生们围在操作台旁,眼神专注,空气中弥漫着粽叶的清香。这堂充满烟火气的劳动课,是李春燕老
依据不同学段学生认知与动手能力差异精准设计:中年级聚焦蔬菜种植,校园种植园成为课间“热门打卡地”。在老师指导下,学生们手持铲子、提着水壶,细致为幼苗除草、浇水,还认真记录生长日历。看着亲手栽种的蔬果茁壮成长,孩子们脸上满是成就感,他们在翻土播种中领悟“一分耕耘
9月19日,西庄镇中心小学组织学生到稻田公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,开展以“稻谷飘香迎丰收 指尖草编传文化”为主题的劳动教育活动。通过将课堂从教室延伸至田野的方式,让学生真实感受丰收喜悦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。